在香溪县香水乡3村,98岁的陈文问老人的三间房子坐落在一个小巷深处,墙壁是用松木板围成的,屋顶是用纤维水泥瓦覆盖的。这座房子是24年前用全家积蓄的钱建造的。现在,房子的许多部分被白蚁蛀空,屋顶到处都是洞,梁柱已经腐烂。
陈文曾参加过奠边府、南方和老挝的战场。他的妻子阮氏三,刚满100岁,患有瘫痪,智力不再清醒。两人几乎无法自理。每天,63岁的儿媳阮氏红骑自行车两公里来为公婆做饭、洗澡、洗衣服。
陈文夫妇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都已成家并住在当地,但由于经济拮据,无法支持父母。每月两位老人领取退休金和社会补助超过400万越南盾,节俭开支仅够买药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没有多余。
陈文分享说,多年来,看到房子越来越破旧,夏天热得像烤炉,冬天冷得刺骨,因此积攒了超过一千万越南盾打算加固屋顶。
但他虚弱的身体让计划搁浅。去年,战争伤口复发让陈文不得不住院治疗多日,修房子的钱“蒸发”了。
“我心疼妻子,风雨交加时,看到她蜷缩着身子,我心如刀绞”,陈文说。每当预报有季风时,陈文会打电话让孩子们来铺帆布,用砖块堵住房子周围的洞。风暴来临时,两夫妇不得不疏散到孩子家避难。
儿媳阮氏红说,孩子们曾商量借钱为父母建新房,但陈文不同意。他说钱留着做更重要的事,供孙辈上学。他还威胁说“如果不听话,就算建了房子也不住”。
“父母总是全心全意地为子孙着想,不想被打扰”,红说。因此,天气寒冷时,她经常守在公婆家,在铝盆里烧炭放在床边取暖。去年年底的风暴过后,房子用许多粗钢丝加固,红说“看起来像碉堡”。
陈文年轻时曾梦想有一座砖砌的四级房子,足够坚固以挡风,风暴来时不担心倒塌。但如今快100岁了,这个计划仍未实现。
但这位2/4级伤残军人仍然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活着回来,有子孙围绕。“许多人留在了战场上没能回来。我能有现在这样已经很幸运了”,陈文说。
尽管如此,他承认如果有一个愿望,仍然梦想有一座砖房。这是他最后的愿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瘫痪的妻子。
“如果我走了,房子不再坚固,她该怎么办”,陈文说。
距离陈文家约500米,一条宽3米多的土路蜿蜒通向30岁的梅海登家。这座四级房子是2010年用砂浆墙建造的,现在已破旧,屋顶有洞,墙壁开裂。
登的命运也像他居住的道路和建筑一样曲折。
60岁的潘氏贤说,她和丈夫生了三个孩子,登是长子,天生聋哑。家人借钱带登去很多地方治疗但没有效果。贤接受了现实,自学语言成为儿子的“翻译”。
通过母亲,登讲述了他5岁多时了解到自己的状况非常难过。因此,上学的事情搁浅,他不得不早早辍学,跟随父母打工。成年后,登在河静市的一个残疾人中心学习手艺,认识了同样天生聋哑的阮氏琼,两人产生了共鸣。
“6年前,他悄悄地把一张纸放在我手里,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我想结婚’”,贤说。非常惊讶,但贤还是追问登“对方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也和我一样有病”。
贤说,儿子已经够不幸了,有人陪伴是很好的事,但仍然担心因为两个都是残疾人,孩子的路会很艰难。但登坚决地说“父母老了,我需要有人依靠”。
既高兴又担忧,贤夫妇同意了,三个月后两人举行了婚礼。
2020年,琼怀孕,生下了一个女儿。贤说她一直屏住呼吸关注孙女的成长,担心她会像父母一样有缺陷。幸运的是,孩子能听到周围的声音。大约18个月大时,孩子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人都激动不已。登无论去哪里都开心,用手语向别人炫耀“我的孩子会说话”。
登说,家庭是他克服逆境的动力。尽管身体虚弱,他偶尔还是会去做临时工赚钱买奶粉,送孩子上幼儿园。贤也种了6亩水稻和2亩玉米,以获取日常粮食和卖钱支付生活费用。由于经济拮据,每月收入仅有3-4百万越南盾,贤家没有积蓄,多年来修复15年前建造的房子的梦想仍未实现。
每次下雨,水从破旧的屋顶流入屋内,登不得不用桶和盆接水。贤多次考虑向银行贷款建新房,让子孙少受罪,但担心借大笔钱,自己年纪已大,万一以后生病卧床不起还没还清,就会无意中把负担加在登的残疾身体上。
登也多次在晚上与母亲谈心,房子位于山坡上随时有滑坡的危险,希望以后能赚钱搬到别处避免危险。而且,4岁多的女儿是全家的未来,登总是告诉自己夫妇必须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完好的房子,让她有生活和发展的空间。但以目前的力量,这些计划仍然只是想法。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Fang;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