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技术应用费用加入价格会导致医院费用上涨吗?
从2019年3月起,卫生部已实施医疗机构开始应用电子病历规定。这一规定预计在实施后将实现医院间检查结果的互通,患者在转院时无需重新检查,从而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然而,实施超过6年后,截至5月4日,全国仅有169家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宣布成功实施电子病历。卫生部建议到今年9月30日,全国医院必须完成这一任务。
据卫生部副部长阮智识介绍,实施电子病历必须确保实质,带来具体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为民众和医疗机构带来实际利益。
卫生部发布督促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计划后,一个月内(从4月到5月)又有16家医疗机构完成了这项工作。
与此同时,据统计全国现有近1650家医院(包括约380家私立医院),未完成电子病历的医院数量非常大。
实施电子病历进度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资源和执行资金困难。
据河内一家医院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为了有效运行诊疗活动,医院过去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步装备服务器系统、计算机系统。
特别是,如医院管理系统(HIS)、图像存储系统(PACS)、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程序等应用软件。为了使用这些软件,医院每月必须向服务提供商支付不小的费用。
根据卫生部的最新计划,预计将信息技术应用费用结构纳入诊疗服务价格。卫生部要求计划财务司在2025年6月完成。
根据《诊疗法》的规定,从2024年起,诊疗服务总成本包括四个部分:人工成本;直接为患者服务的成本(血液、药品、输液);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多数医院仅计算人工成本和直接成本,其余两部分尚未计入价格。
信息技术费用被归入管理成本组。将这一项纳入诊疗服务价格的目标是帮助医院有资源投资于技术设备,如白梅医院院长陶春基所说,在许多国家,这一项占医院总收入的3%,从而解决了资源问题,使许多医院无法按计划实施电子病历。
与青年报交流时,德江综合医院院长阮文常表示,越南刚开始投资,初期费用可能占总收入的10%左右,之后会逐渐减少。
“将信息技术费用纳入价格会导致医院费用上涨,但从长远来看会节省一些费用。其中最明显的是X光、PET-CT拍摄的胶片费用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投资PACS软件(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仅占购买和打印胶片费用的50-70%。这还不包括环境保护的效果。
此外,应用信息技术将有一个完整的医疗数据系统,关于常见疾病、什么年龄患什么病、男性还是女性、管理处方…从而在治疗和疾病预防中有效,节省不必要的指示,节省治疗费用”,常先生分析道。
在白梅医院,基先生表示仅不打印胶片、不使用纸张就帮助白梅医院每年节省100亿越南盾,这笔钱继续投资于医院的信息技术系统、数字化转型。
基先生还认为,得益于电子病历,建立国家医疗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支持政策制定、科学研究、人力资源培训,还有助于优化药品、设备储备。当系统完全互通时,检查、拍摄的胶片可以在医院间共享,显著降低患者的费用。
卫生部的一位信息技术专家表示,将信息技术应用费用加入诊疗服务价格结构自然会增加医院费用。
“增加多少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应用于诊疗的定额费用具体计算。这还取决于医院的规模。特级医院的床位费用与县级医院的费用不同”,专家指出。
他还表示,早在2017年,卫生部就有关这一定额费用的草案,但现在需要重新制定。“虽然增加不多,但应用于所有技术服务也将是一笔额外的费用,或多或少会对民众产生影响”,专家说。
专家还表示,当医院费用增加信息技术费用时,意味着医院费用上涨。然而,参加医疗保险的人也将由医疗保险支付这些费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自行支付基础设施折旧和医院管理费用。正确计算医院费用将逐步减少民众的自付费用。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Tuoitre)